新歲序開,同赴新程!
2023年轉眼已經到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陽沒兔氣”!“錢兔”無量!同時,也祝賀有裝光伏計劃的小伙伴們,在新的一年迎來了安裝光伏的最好時機,
十大利好
,在此奉上!
一、政策支持
回顧2022年的光伏市場。供需旺盛大單不斷,利好政策全面井噴。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僅國家層面出臺的重磅利好政策就多達上百條,來看看最重磅的有哪些吧!
1月18日,國務院印發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
,鼓勵在交通樞紐場站以及公路鐵路等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及儲能設施。
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
在有條件的脫貧地區發展光伏產業。
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農村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建設。
3月5日,2022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
推進以沙漠、戈壁、荒灘為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建設。
2022年4月1日起,住建部開始實施:
新建建筑應安裝太陽能系統,其中的集熱器設計使用壽命應高于15年,光伏組件設計使用壽命應高于25年。
5月3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新能源高質量發展21條”,首次把光伏產業作為經濟穩增長的抓手與工具,在疫情后復工復產及拉動經濟的政策清單中,第一次出現了“新能源”。
6月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等九個國務院組成部門首次聯合下發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其中提出重點推進屋頂光伏行動、風光發電量實現翻倍。
6月29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印發
《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
,提出:
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分布式光伏開發,創新“光伏+”模式。
8月25日,工信部公開發布
《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首次提到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跡”評價標準并開展認證。
9月29日,浙江通過
《浙江省電力條例》
,宣布分布式發電可以與周邊用戶直接交易,成為“隔墻售電”工作推進又一重要節點。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公開征求意見,指出要確保戶用光伏“應并盡并”。
10月9日,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三部門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強調不搞囤積居奇、借機炒作等哄抬價格行為,促進光伏產業協同發展。
10月14日,拜登政府停征光伏組件“雙反”關稅,暫時免除了對使用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在“東南亞四國”組裝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征收的所有反傾銷或反補貼稅。
中國組件廠商得以繼續推進美國市場相關經營戰略。
10月16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有“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11月28日,國家能源局提出,各電網企業不得將全容量建成作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必要條件。
為提振光伏市場裝機積極性再下一劑猛藥。
2022年,地方鼓勵政策也頻繁落地,包括浙江、江蘇、上海等十余省市明確規定了建筑屋頂加裝光伏電站的比例,光伏發電在全國遍地開花。
浙江海鹽縣:
下列條件之一的新建建筑均需100%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包括工業、物流、商業綜合體等;年綜合能耗1000噸標煤以上的新上項目;縣內國資企業為主投資樹建立的標準廠房和產業園區。
浙江永嘉縣:
浙江新昌縣:全縣現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立學校、公立醫院、大型車站等公共建筑屋頂、國有企業屋頂及大型構筑物(建筑物)上空可利用面積實現100%安裝。
浙江諸暨市:
新招商引資企業須100%設計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符合條件的年綜合能耗超過1000噸標準煤的企業,原則上要利用屋頂建設光伏發電系統,進行能耗減量置換。
江蘇昆山市:
年綜合能耗1000噸標煤及以上或年用電量500萬千瓦時及以上的工業企業,應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國資為主投資建設的既有標準廠房及配套用房,應100%安裝屋頂光伏發電設施;高耗能行業和數據中心存量和新建項目,應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新建產業園區應預留發展分布式光伏的荷載能力和配網容量。
上海市:
新建工業廠房、交通設施、公共機構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面積比例不低于50%;新建公共建筑、住宅屋頂安裝光伏面積不低于30%;新建全影形隔音棚光伏全覆蓋;已建設施按以上標準對可利用面積實施改造,2025年前改造不低于50%,2030年前能改盡改。
浙江永康市:
既有建(構)筑物光伏改造:到2024年底,全市公共建筑屋頂可利用面積100%安裝,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大型構筑物(建筑物)上空可利用面積100%安裝;到2025年底,工商業建筑屋頂可利用面積安裝比例達到60%以上;到2025年底,城市居民、農村戶用屋頂可利用面積安裝比例達到30%以上。
新建建(構)筑物光伏建設:由政府投資建設的新建建筑,實現可利用面積100%安裝;新建工業廠房要將光伏建設相關要求納入新建工業廠房項目土地出讓條件和規劃條件,實現可利用面積100%建設;新建民用建筑推廣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系統,安裝比例達到60%以上,其中未來社區安裝比例達到80%以上。
浙江溫州市:
到2023年實施1000項以上節能改造項目,新建工業廠房安裝分布式光伏比例達到100%,新建光伏并網40萬千瓦以上裝機容量。
浙江嘉善縣: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新建建筑提倡100%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包括工業、物流、商業綜合體等;年綜合能耗1000噸標煤以上的新上項目;縣內國資企業為主投資建設的標準廠房和產業園區。
江蘇無錫:
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可利用面積安裝比例要達到100%;新建屋頂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業建筑、新建(改建)大型停車場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可利用面積100%安裝;新建民用建筑、農村戶用屋頂按相關設計標準應100%同步設計安裝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系統。
江蘇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建屋頂面積 3000 平方米以上的工業建筑,年綜合能耗 3000 噸標煤(當量值)以上或年用電量1000萬千瓦時以上的工業企業,以及國資為主投資建設的既有標準廠房及配套用房,應100%安裝屋頂光伏發電設施。
可見,安裝光伏,節能減排,舉國一心。利好政策將持續為2023年的光伏發展護航!
除了在政策持續加碼外,地方政府還紛紛拿出真金白銀,補貼光伏項目開發,繼續為光伏發展保駕護航。
整理了2023年還有光伏補貼的38個地區,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城市吧!
可以看到,2023年的地方光伏補貼中,浙江覆蓋范圍最廣,大面積地鋪開對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支持地方光伏企業的發展。北京則最為“土豪”,最高補貼0.4元/度,連補5年!不過補貼雖好,最終也會逐漸退場,時間有限,要裝光伏得抓緊了!
伴隨著新一輪的電價改革,企業用電成本大幅度增加,裝光伏已經刻不容緩。
從全國各地最新發布的2023年1月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價格來看,
大部分省區市代理購電價格較2022年同期出現上漲,
僅有蒙東、寧夏等少部分地區代理購電價格出現下浮下調。
其中,陜西代理購電價格上漲最明顯,比2022年1月代理購電價格上漲66.3元/兆瓦時,深圳代理購電價格一年時間漲了77.1元/兆瓦時,漲幅最高的還要數湖南,代理購電價格一年時間漲了144.92元/兆瓦時。
總而言之,企業用電價格是越來越高了。在這樣的高電價下,安裝光伏成了企業節省電費的最好選擇。
急火猛攻已久的光伏產業鏈價格在2022年底驟然降溫。硅片價格先于上游硅料環節出現斷崖式大跌,價格戰全面開打,降價潮迅速向下游電池蔓延。
12月23日,硅片龍頭隆基綠能和TCL中環同日下調硅片價格,降幅均超過20%。隨后,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全產業鏈整體也開始呈降價趨勢 。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2022年底,主流電池片成交價降低至1.15元/W左右,環比下跌15.4%。組件端,遠期訂單的執行價降至1.72元/W至1.8元/W,環比跌幅達10.4%。
業內人士預計,光伏產業鏈的降價將持續至2023年一季度。若光伏行業產能持續過剩,產業鏈相關環節將會持續降價。
從終端開發來看,隨著全國各地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的逐步落實,實力電力央企與行業頭部企業,成為分布式開發的主力軍,與地方企業形成合作開發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進一步保證了項目開發的規范性。
從制造端來看,2021年以來,央國企頻頻投身光伏制造端:
國家電投下屬企業黃河水電業務涉及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支架等。
擁有多晶硅產能3300噸/年。
此外,在異質結電池技術方面也均有布局規劃。
華能集團在2021年便建設了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線。
2022年新增5GW高效異質結光伏電池和15GW組件投資項目。
華電集團2022年在光伏裝備制造領域累計投資超230億。
華潤集團在2021年便投建了累計24GW的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
三峽集團的光伏制造業通過投資一道新能得以實現。
2022年牽頭一道新能10GW光伏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正式開工。
中節能旗下公司中節能太陽能已擁有1.5GW光伏高效電池產能和2GW高效組件產能。
中核集團與英利能源合資建設的2GW高效光伏組件智能制造項目在2022年7月投產。
2022年4月,中廣核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簽約,計劃總投資200億元,包括高效能光伏組件制造和智能光伏支架項目等。
國投電力則與金陽新能源、華源電力簽署共同投資異質結電池項目協議。
“國家隊”和優質企業的加持勢必會提升分布式光伏項目的產品品質和施工品質。
從峰谷電價差的角度來看,各地電公布的2023年1月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價格顯示,上海、河南、陜西、山西、四川等地因開始執行尖峰電價,峰谷電價差較上月有明顯增大,峰谷電價差超過1元/度的地區達10個省市。其中,上海在1.5倍電價模式下,峰谷電價差最高達到1.88元/kWh,普通代理購電模式峰谷電價差也高達1.573元/kWh。
作為光伏和儲能主要的盈利來源,峰谷電價差的普遍拉大,意味著許多地方電站收入較之過去均實現大幅增長。
安裝光伏電站可以穩定收益25年,有些地方還有地方補貼,以浙江寧波為例:《寧波市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市級財政將對2021年至2025年期間并網的家庭屋頂光伏項目按0.45元/千瓦時標準給予補貼,補貼時限為并網發電之后第二個完整抄表月起12個月。
假設某寧波市家庭在2023-2025年間戶用光伏裝機10kw,補貼按0.45元/Wh,寧波市脫硫煤電價是0.4153元/KWh。
那么:光伏電價前1年=0.4153+0.45=0.8653元/度,光伏電價后24年=0.4153元/度
寧波1kw光伏平均發電量大約為3.78度/天,10kw一天發電37.8度,一年發電13687.5度,那么10kw光伏電站,前1年的收益為:13687.5×0.8653×1≈11844(元),后24年每年的收益為:13687.5×0.4153≈5684(元)。10kw光伏電站投資大約4萬元左右,大約5年就能回本,剩余生命周期純賺:20×5684=113680(元)
另外,安裝光伏還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帶來另一份額外收益。一座10KW的光伏電站每年可以減少8噸的二氧化碳減排量。按照2022年底的交易價格,每噸價格在55元左右,一座10KW的光伏電站每年可獲得大約440元左右的收益。25年將獲得11000元左右收益。
另外,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認為,2023年全國碳市場的價格和活躍度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光伏發電除了能賺錢,還有其他功能性,比如隔熱防水。安裝光伏車棚、光伏陽光房等,都是依賴隔熱防水功能設計的,實現了一舉多得的好處。在廠房屋頂上安裝光伏電站,隔熱防水的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彩鋼瓦屋頂。
光伏電站為企業屋頂建立了一個隔熱保溫層,改善了屋面的隔熱狀況,增加了中間流通的空氣和減少了陽光直射,為樓頂樓層有效降低廠房溫度3℃-5℃,既降低了能耗,又降低了工廠內部溫度也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減少了夏天降溫的成本,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隨著全球變暖趨勢愈發明顯,世界各國紛紛立下“碳中和”目標,大力推進低碳減排。在此背景下,一些發達國家正在緊鑼密鼓推出碳關稅政策。(碳關稅一般指嚴格實施碳減排政策的國家或地區,針對進口的高碳排放產品,征收額外的二氧化碳排放稅。)
2022年12月13日,歐洲理事會與歐洲議會達成協議,確定歐盟碳關稅將于2023年10月起試運行。該法規將最先適用于
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產品。
后續該政策將會逐步落地,最終所有公司進口相關產品時都將被要求購買碳積分。
來源:歐洲理事會官網
目前,歐洲碳積分價格也在能源危機下水漲船高,今年以來交易價格基本圍繞著
80歐元/噸(552元/噸)
波動。這是一個什么水平呢?
全球鋼鐵產業龍頭寶鋼股份今年年中發布的《2021年氣候行動報告》顯示,按照80歐元/噸二氧化碳征稅,公司預估會被征收
4,000~8,000萬歐元/年的碳邊境稅。(折合29658.8~59317.6人民幣一年)。
在生產過程加大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參與綠電交易、實施技術減排等,
是高碳排放企業減少碳排放、應對未來碳關稅挑戰的良好途徑。
以一座1MW的工商業光伏電站為例,假設年發電量為120萬度,那么每年可以
節約標準煤量約393.6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約1196.4噸,
幫助企業實現低碳排放指標,有效減免碳關稅。
以后有意向的百姓只會越來越多,遺憾的是各地并網的變壓器容量往往是有限的,并網光伏也不是說無限量供應。
目前,雖然戶用光伏接入容量低于變壓器25%的規定已取消,但根據各地電壓局的有關規定,最高安裝容量不能超過變壓器容量的100%,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村子里有兩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也就是200千伏安,那么這個村最多只能安裝200千瓦的光伏電站。
以戶用光伏大省山東為例。雙杰(山東)新能源運營總監高修梅表示,近年來,山東分布式光伏發展迅猛,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帶來的全民開發熱潮下,山東村鎮變壓器容量越來越有限,而電網又由于種種原因升級緩慢。目前,山東地區的戶用光伏開發都是變壓器容量還剩多少就開發多少,一般一個村裝不到20戶。隨著變壓器容量剩余空間不斷壓縮 ,戶用光伏的開發速度也就隨之減緩。
所以大家想裝光伏一定要趁早,早裝早受益,晚了可就村里可能就不給裝了!
免責聲明:
本文所用的視頻、
圖片、文字來原互聯網公開渠道整理,僅供參考、學習交流,無任何商業用途。
如有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處理,謝謝!